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构建地矿监理企业资质体系已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浏览次数:

打印

        自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地矿行业即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矿行业新体制和新机制。然而时至今日,基本轮廓尚未清晰,甚至说在若干方面还存在结构性缺欠。其中之一,就是仍未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的,责任分工明确、权益关系制衡,市场竞争主体配置得当的基本格局。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地矿监理企业资质体系已成为地矿行业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 建立地矿监理企业资质体系的现实意义
        1. 地矿行政管理机构技术力量需社会化补充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相对系统的地矿行政管理机构序列。然而,自该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形成之日起,即面临技术力量较为不足的现实问题。在机构组建之初,尚能够从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等技术密集型单位抽调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然而二十多年之后,这批业务骨干陆续退休。现如今,在有的省级地矿行政管理机构的内设专业管理部门中,竟然无一人曾经干过起码的“技术活”。新成员的补充难免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受到政府机构编制及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二是新招录的公务员即便有学历证书但却无实践经验积累。眼下的应急措施即是临时召集一些资深专家业余“走穴”。而这些所谓的评审专家非但无法担当最基本的法律责任,甚至为了下次的“存在”而不得不看召集人的“脸色”。当前,地矿行政管理工作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已有的管理人员越来越无法适应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迫切地需要社会化的技术资源加以补充和支撑。
        2. 矿产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管理需要技术保障
        当前,矿产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管理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但如果技术管理和金融管理“两层皮”,必将会给经济社会秩序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及影响。可以肯定,这种对资金流的管理非但没有降低对物质流的管理标准,相反对物质流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细、更高的要求。一是矿产资源已被纳入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管理工作的程序无疑要同其它各类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并轨,或者说需要由类似于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一样,担当起对国有资产的鉴证责任。二是矿产资源类的企业迟早迟晚要大比例地面向社会进行融资,地矿企业封闭式管理的格局必将最终打破,由谁、如何向全社会披露地矿企业的必备资源信息,而地矿行业管理部门至今没有做好应有的政策和制度储备。三是已有的“纸上谈兵”式的储量核实、矿权评估工作方式根本无法即时跟踪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变化,“短周期”、“高频度”的现场跟踪是保证资源、资产真实性的基本保证。上述工作均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加以支撑。
        3. 地勘资质取消后亟待行业管理新政作支撑
        对特种行业实施市场准入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通行做法和基本要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的《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对地勘市场的形成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申报形式化和审批行政化,以及在具体要求上粗细不当等倾向,久而久之即可能成为遏制竞争、束缚发展的负面因素,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和限制。然而,其积极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地勘行业正在经历地质勘查资质制度取消以后的不适和阵痛。地勘市场管理秩序已经出现了诸多不良的倾向,不乏地勘单位六神无主,感到前程渺茫。地勘行政管理部门虽然在积极颁布若干新举措,但恐怕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如果能够实施地矿监理制度,在形式与内容上充分集成传统做法的科学性、现实性,在责、权、利等方面做到合理匹配,并在具体要求上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不但能从根本上保障新旧两种管理模式的平稳过渡,也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4. 地勘单位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立足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地勘行业的市场走势依旧起伏跌宕。波峰期,一个地质队员干三个人的活,波谷期三个地质队员干一个人的活,如何稳定队伍始终在困扰着地勘单位的管理者。曾几何时,地勘单位大搞“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这种做法虽然能够稳定住地勘单位的生存,但却无法左右技术人员的追求。然而,国家不可能脱离现实的需求为了养人而投资。没有项目干,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就不可能实现。为了化解地勘单位的产能过剩,大地质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无论供给量还是稳定性方面均无法满足地勘单位的实际需求。那么,是不是地勘单位真的没有了用武之地?养活区区数十万在岗地质队员真的就是资金浪费?稍加观察即可发现,不但地质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地质队员,全国十万余座矿山更需要地质队员。将地勘单位的过剩产能与矿山企业监管、服务嫁接起来,无疑便为地勘单位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在充分维护国有资产的同时,也能够给中国的矿业带来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地矿监理企业资质基本格局和主要要求
        1.专业系列
        地矿监理,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产业活动,专业化分工是建立监理企业资质体系的前提。然而,这种亚类的划分,既不能过于粗放,也不能过于繁琐。在起步的初期,必须把握好详略得当这一基本要求。对此建议,应将二级、三级分类作如下定位:(1)地质类:①基础地质;②矿产地质;③环境地质。(2)工程类: ①探矿工程;②矿建工程;③环境工程。(3)开采类: ①露天开采;②井下开采;③油气开采。
        2.资质等级
        首先需要划分项目总包和专业分包两个档次。项目总包不仅需要从项目策划、项目设计起步,直至项目验收、报告提交全过程,更要负责项目招标及项目作业单位的选择,有点类似于建设行业的“交钥匙”工程。而专业分包则仅是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若干个环节进行监控,有点类似于建设行业的旁站监理。
        项目总包和专业分包还应下划若干个级别,其标准可有几种选择:(1)对应项目来源,一级可承担国家级政府投资项目监理;二级可承担省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监理;三级只能承担市县政府投资项目监理。(2)按项目投资额度划分为一、二、三级。(3)按矿山企业的产能划分为一、二、三级。
        建立不同类别的等级标准,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的原则,不宜孤立、静止地考核其生产要素简单拼凑,应为灵活配置资源留下一定的空间,因为地矿项目的阶段性较强,其中一些人员、装备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租赁来解决,尤其是监理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其发展速度一般远远快于资质标准版本的更新速度。此外,要充分考虑监理单位的经验传承和作风传承。对刚刚组建企业的资质申办,不能只考虑其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起点,更要考虑其企业的发展过程和业绩积累,需要监理企业从低档次起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严格地讲,申办监理资质的企业均应实现社会化和中介化,不能够再承接作业类的地勘项目。然而,必须正视当前地勘行业市场化的基本现状。在过渡期内,应允许一个地勘企事业单位扮演双重角色。待经历一个不算太长的过渡期,最后实现地矿监理企业的彻底独立,与投资、作业企业一起,形成地矿行业的“三足鼎立”。
        3.个人资质
        呼唤多年的注册地质工程师制度至今没有落地,本行业个人的专业技术职称社会化管理尚未形成起码的规制。为此,不要好高骛远,应当低调开局,逐步规范和提升。在起步初期,对具备十年以上野外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一次性免试(通过考核)授予执业资格。除了要整合现有的职称系列,以及已经实施多年的注册评估师制度,还要开启适度的创新。其创新点即是尝试地矿监理工程师的“多点执业”。在这方面,高校教师“多点教学”、职业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可在地矿行业进行比照和借鉴。企业监理水准的发展方向应是综合化,而个人从业水平的成长方向则应是专业化。一名技术人员在一个企业挂靠,在“农闲”季节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范“走穴”,最终在本行业形成个人的专业化“品牌”,是优化配置全行业生产要素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当前草台班子临时拼凑“评审专家”做法的   重要提升。
        三、 确保地矿监理企业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1.政府部门要全面委托地矿监理企业监管投资和资产
        在地矿行业实施监理制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当前,政府管理部门应率先在政府投资地勘项目和矿山企业监管中率先试点。与此同时向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全面推荐。要从破解当前地矿工作的难点着手,例如:为地勘项目协调与当地政府、土著居民的关系;为中小矿山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等。
        2.要科学制定地矿监理企业的工作标准以及定额标准
        明确地矿监理企业的权责利是制定其工作标准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作为丙方,既要向甲方即投资方提供规范的服务,也要受甲方的委托对乙方即作业方施加规范的监管。当然,乙方也有权力向甲方反映丙方的执业表现。对此,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工作程序。与此同时,更要制定与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平均利润相对应的取费标准。
        3.要建立地矿行业半开放的企业和个人作业信息平台
        地矿监理企业不但是链接投资方和作业方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国家权益和公众利益的重要鉴证者。要在建立甲、乙、丙三方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在充分维护企业机密的前提下,建立规范的项目监管信息披露制度,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业人员要将个人的职业经历,配以必要的图文向社会公示,以方便甲方的选择和社会的监督。
        4.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应用到地矿项目的监理中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地矿行业即开始效仿建设行业,探索建立地矿项目监理制。其中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地矿作业现场高度分散。一个人在采样的时候,不可能后屁股总跟着一个人。然而,这一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已经可以得到轻而易举的破解。因此,我们要尽快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矿行业物质流和资金流的监控中。
        5.要在地矿监理企业中形成适度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
        首先,要在国有地勘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矿山企业之下成立地矿监理公司。以省区为单元,由地矿行政管理部门公开招标,委托监理公司监管政府投资的地勘项目;签订委托监管矿山企业的周期性合同。率先在各地区建立起地矿监理市场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最终用5~10年间形成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地矿监理市场的大格局。(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