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总局科技创新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浏览次数:7月11日,总局在北京召开未来勘探系统研讨会暨寻宝大模型AI+找矿预测平台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王运敏,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志忠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胡武婕,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马刚,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等来自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有色、中国黄金、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华为、科大讯飞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总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牛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文军主持会议。总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彦,总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傅金光出席会议。总局局长助理陈伟出席会议。
总局贯彻落实国资委“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地勘业务的综合优势和场景驱动作用,立足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首次在行业内提出并实施打造“未来勘探系统”战略。经过一年研究,寻宝大模型·AI+找矿预测平台和“小冶”地勘知识智能助理成功研发。
“寻宝大模型·AI+找矿预测平台”深度融合数据标准化、知识建模与预测算法,构建了多源数据融合的智能找矿技术体系。在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多种深度学习框架优势基础上,创新性提出SSCNN深度学习架构,进行找矿靶区预测,并经野外验证,发现高概率预测区与实际矿化区高度吻合,展现出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推广潜力。“小冶地勘知识智能助理”基于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与 DeepSeek 大语言模型,针对现有地质知识文件类型,研发了轻量化地勘知识系统。以典型冶金地质人物形象设计“小冶”卡通形象,实现与知识图谱平台的对接,支持上传 PDF(含文字、图片)、Word、TXT、Excel等常见格式文件,具备智能知识点切分的能力,可将内容自动转化为向量并存储,供后端大模型调用,可提供高可靠性的地勘知识问答服务。
牛建华在致辞中强调,“寻宝大模型·AI+找矿预测平台”的研发是冶金地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履行资源安全保障职责的生动实践。总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强化其与勘查业务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找矿工作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跨越,让人工智能的算力成为资源安全保障的实力。
王文军在主持时指出,总局将聚焦智能找矿技术革新,加快研发地勘智能体,积极构建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到精准定位的全链条智能找矿技术体系,力争取得更多重大找矿成果,切实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同时,积极营造开放、共享、共赢的行业创新发展氛围,促进地勘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推动地勘行业智能升级。
研讨会上,科研机构、有关企业和高校代表表示,将与冶金地质持续深化合作,共同研讨地质勘探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地勘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赋能地勘行业创新升级,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
总局纪委副书记,总局总部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各有关局院、控股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未来勘探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6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