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团队

来源:五一六队 刘秀国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6日  浏览次数:

打印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团队


——基于制度化、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的设想


按照“挖掘人才,创造精品,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共进”的思路,使企业制度的“刚性”与人性化管理的“柔性”相结合,才能在刚中见柔、柔中见刚,最大程度地实现矛盾的统一协调。
刚性制度建设中,通过“日目标”“日反馈”“日分析”“日考核”,设计自发执行制度的流程。将制度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责任分段、考核分段,营造自发执行制度的环境,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流程。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引导和激励员工做到虚怀中充实、放弃中收获,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并进”。
柔性制度建设中,注重在制度管理中充分体现“柔性”光芒。通过“领导与员工沟通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员工成材管理制度”等,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对经营、安全、成本等考核条例进行认真梳理、重新整合,以及在执行日工作考核制度的基础上,由“完不成工作受罚”向“发现工作缺陷受奖”转变,实现弹性化管理。通过“日工作分析”之上的“有奖捉错”,使每位职工能够主动拿着“放大镜”,查找全队上下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现自动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管理的人性化成为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当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在企业中并行、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性和博弈性。因此,在企业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推行制度化管理的协调,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提升,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
从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原则要求来看,制度管理的刚性显而易见,而人性化管理当中,柔性则是它的主要宗旨。因此,在推行制度管理和强调人性化管理中,一边是要求必须执行,一边要求要对员工宽容、从人本出发,要讲情感,这似乎在理论上存在不同原则要求的冲突。同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这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之间的博弈长期存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企业管理者两难的选择。因此,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事实上存在着博弈和冲突。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抉择。
一、站在人性的角度,寻求推行制度化的有效途径
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的,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一旦流于人情化,制度失去管理依据。离开严格管理来谈人性化,也就离开了前提和基础,失去了方向和目的。因此,要建立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形成一种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监督制度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在设计管理模式时,考虑从尊重人和爱护人的角度出发,在公司内部营造一种彼此认可、承诺和信任的氛围,达成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心灵契约”,提高员工对企业和管理者的认同感。
(一)将制度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设计自发执行制度的流程
1.建立工作流程管理,形成自发执行工作标准的推动力。在“对职责找差距,查不足反事故”机制之下,通过岗位流程把事情做到精细化,实现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作质量最优化。通过严密的“日目标”“日反馈”“日分析”“日考核”,体现负责敬业的精神,体现服从诚实的态度,体现将简单的事情做成极致的执行能力。
日目标:日事日毕。办公室牵头,将目标精细化分解,一方面将年度目标分解为系统目标和专业目标,分解到科室目标、岗位目标,直至分解细化到个人。另一方面将年度科室目标、岗位目标分解为月度目标和日目标。在目标细化过程上,做到目标具体、量度适中,留有余地,责任到人,每个目标都必须与信息反馈系统的触角相衔接,做到物各有主。 与此同时,动态修订日目标,并将其输入信息反馈系统,反馈至控制点,在下一个工作日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日反馈:及时准确。以科室为中心,建立责任明确、相互制约、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具体规定原始数据信息的记录、收集、处理和反馈的单位、人员、程度及时间的要求。进行及时、精准的动态响应,以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使系统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控状态。日反馈的信息是进行日分析和实施日考核的依据。 
日分析:精确到位。将日反馈的信息与日目标进行比较,是否达到日目标,如达到日目标,就总结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予以标准化,以达到每天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的管理目的;如达不到目标,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落实教育责任者,实施日考核,并制定出下步改进措施,以指令形式进入日反馈系统,实施控制手段。
日考核:落实责任。成立以队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日考核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专业科室人员参加组成日考核小组,负责对日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在每天进行日分析后,按照考核规定,确定奖惩情况,并将奖惩情况沿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反馈到控制点,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2.强化制度管理,形成自发执行制度的推动力。一是以“闭环管理”为核心推行管理零缺陷、工作零违章的“双零”管理,创建“无隐患岗位”“零工作失误岗位”。把“双零”工作作为月正激励措施,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二是建设长效质量体系,完善质量责任机制,追求工作“零缺陷”。《工作质量责任追究办法》《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办法》两个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类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指标情况、工作失误和各种事故必负的领导管理责任,以及员工对工作指标、工作落实、工作质量必负的具体职责。三是健全严格的工作质量检验制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工作质量档案管理,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工作责任;严细工作质量控制,实行定性定责双向检查考核,并将质量管理逐步转化为事前的分析,做到防范于未然。实施“工作质量回头看”和“工作质量走访”制度,按照“分级监控、重点督查、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的原则,通过查意识、查隐患、查制度、查落实,推进落实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推动标准化作业建设。狠抓作业标准化,以岗位作业程序为标准,要求熟悉作业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熟练掌握规章制度,树立按标作业意识,用“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检验和衡量自己的作业行为,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让标准成为习惯,让标准化作业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员工心中,贯穿于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二)将制度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自发执行制度的环境
将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自发、自主执行制度的环境,使个人追求自觉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共进。
1.自我激励。通过刚性的管理制度和柔性的人本文化给员工提供“硬件”,但“软件”的提供,最终却是靠职工自己得来的,解放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每个员工每天要在工作日志中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今天最大的工作缺陷是什么”“今天你的工作做到位没有”。
2.培训。进行《学政治、学理论、学原理、学工艺、学图纸、学功能》培训,其培训效果来自成员对培训内容的不断练习,从而变成自发的知识和技能。一是引用“案例”,即将职工日常出现的问题汇总成册,职工对案例进行分析、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再结合单位现状做出正确分析。二是强调“习”大于“学”,强调学习后要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行为,强调学以致用的实质。三是培养单位“内部培训师”,从企业内部自身挖掘一批既熟悉业务又在专业方面有所长的员工,培养成单位的内部培训师,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吸引职工的听课热情,提高培训的转化效果,同时也节省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成本。
3.员工也是上帝。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效果就不能仅仅是成本的节约、绩效的改进、出勤率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功利目标,还应有工作生活质量的改善、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等与人性相关的人文目标。在用人方面概括为两点,一是不从竞争对手中挖人,二是员工随时可以离开公司。做人要做到自信而不自傲、果断而不武断、自尊而不自负、严谨而不拘谨、知足而不满足、平常而不平庸、认真而不较真。理性做事、感性做人。
构建职工与企业“双赢并进”,企业需要员工的忠诚度、敬业度,需要员工做到委屈中平衡、妥协中前行、虚怀中充实、放弃中收获、谦卑中完善、自主管理;构建职工与企业“双赢并进”,员工需要企业的“满意度”,需要企业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流程。
二、制度管理中体现“柔性”光芒
1.规范化。着力建设规范化之上的制度化管理,使人性的光辉在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中放射光芒,以此激发技术工人在创业创新中的原动力,挖掘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热情。
2.弹性化。对经营、安全、成本等考核条例进行认真梳理、重新整合,梳理整合要突出三大方针——奖罚并举、重在教育激励;经济处罚数额适度、切实考虑职工承受能力;有错必纠、有过必罚、责罚到位、到人。
工作的重点在工作时间内,能够工作日内处理的问题不允许拖延,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执行制度的基础上,由“不按时完成工作受罚”向“发现工作隐患受奖”转变,带动职工工作态度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查找工作不足的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消除严格管理即是严厉处罚的误区,在严格管理中体现科学化、人性化。本着非原则性问题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做到教育为先,强化教育过程,教育要实现关口前移,实现事前教育。
3.人情化。对员工进行亲情化管理,做到“政治上重视一点,人格上尊重一点,生活上关心一点,技术上帮助一点,安全上严格一点,考勤上合理一点”,体现“大员工”思想。制定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建立员工奖励基金,改变只能罚不能奖的被动管理局面。
4.目标化。“责任清楚、标准规范、落实到位、工作有序”,是企业管理目标;“有思路、善谋划、敢负责、肯吃苦、能较真、讲方法”,是干部工作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有激情、有技能”,是职工工作目标。目标化是目标与控制,全队形成高度一致的目的性。目标和控制是交互的,相互相成,循环运作,促使组织系统维持一种特定状态,趋向总目标。
5.权变管理。在刚性的制度中,体现变通,体现权变,体现制度的应变能力。
三、成效
通过上述工作的实施必将达到以下成效。
1.员工主人翁意识增强。人才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企业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单位在工作上为职工搭建提高素质、发挥才能的广阔舞台,在制度上为职工畅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通道,在待遇上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上为职工提供温馨的人文关怀。员工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满意度及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真正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作贡献,逐步形成“单位是我家,发展靠大家”、“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理念。
2.员工自主管理意识得到提升,“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深入人心,独立自主、自觉主动的学习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敏锐洞察和发现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掌握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造性的学习,潜意识的学习,终身的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