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作为一名普通团员,我们要把读书当作和吃饭一样平常的事,因为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抗压担责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团员,对群众,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为群众做出实实在在的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追求真理、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吃苦的精神,提升内在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梁家河,一个地处陕北高原腹地的小村庄。这里沟壑纵横、墚峁交织、土窖成排。如今,梁家河已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旧貌换新颜。这个村的嬗变,是从49年前开始的。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插队落户。他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总书记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习总书记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适应农村的艰苦环境,到习惯了一身泥土和粗茶淡饭,习总书记处处留心百姓的困苦,处处用心为百姓办实事,他留心到了村民生活和劳动中的不便,用尽心思为百姓打造了第一口沼气池、第一口甜水井,相继的又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菜园”,实实在在的解决了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也是这份留心和用心,他和村民们日渐水乳交融。
试看现在很多青年人,吃不了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后就一蹶不振,殊不知这并不是现实与社会残酷,而是我们自己不堪一击,没有足够的韧性和勇气去生活,去拼搏,去改变。一时的迷茫无可厚非,一世的彷徨却让人难以原谅。青年时代的习总书记有过短暂的迷茫,但很快选择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样不仅学会了劳动,还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种子没有泥土里的饱润甘露,哪来的破土而出。拳头没有缩回来的间距,哪来的力量与速度。学会在平淡中积聚能量。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汲取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营养,汲取一种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动力。环境越是艰苦,越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信仰。比较我们当下的环境,条件那么优越,生活那么便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工作、生活。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团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要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学习该如何在基层磨练自我,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更要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的崇高理想信念。我们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切感受群众的所思所想,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存在作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